如果你看过那部电影,那就再去读一下这本书吧,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容量,远非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所能体现的。如果你没看过,更要去体验一番风声掠过的萧瑟,那种萧瑟足以彻骨。
这是一部值得慢读,甚至一读再读的小说。
茅盾文学奖对《暗算》的授奖辞是这样写的:
01
在巨大的国家机器中,个人命运沉沉浮浮。包括容金珍在内的人类精英都被这场游戏折磨得死去活来。他们每个人都像一颗超新星,一生仅有一次爆发的机会,昙花一现般绽放耀眼光辉,此后便不断衰减,直至隐没不见。
而一旦回到阳光之下,他们的表现却仿佛“白痴”,任谁也不会想到,生活才是致他们于死地的陷阱。
没有完美的人生,不完美才是人生
这是一个有很多秘密的男人,他的一生如大海一样,起起伏伏悲悲喜喜,他的秘密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原因,也是让他变“坏”并发疯的原因……要是一开始这个秘密就被遮掉了,上校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?
一个天才的一生,两个天才的博弈,三代人的叙述。由麦家记录下了他四个阶段的跌宕起伏,从五个人的视角看他一生挣扎求索。他解了一生的密,他的一生也成了一个待解的密。
他就是麦家,当代文坛一个难以让人忽视的名字。
因为紧邻上海、南京,交通方便,日军兵力又相对薄弱,这里成了国民党军统特务和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活动的重要据点,而汪精卫政府也专门在此组建了华东剿匪总队,清剿这些反日抗伪组织。
今天的书单,我们就来看看麦家的4本代表作。
《暗算》这本书,主要讲述了一群为了理想和高贵的目标而甘愿隐姓埋名的天才,他们的工作是捕捉风的讯息,是聆听死人的心跳,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2019年,代表作《暗算》入选“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”;
第一,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,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。但大家一边斗争他,一边又巴结讨好他,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;
小说的内容堪称奇特,情节跌宕起伏,引人入胜,就连目录中的篇名都非常巧妙:“起”、“承”、“转”、“再转”、“合”等等。
因为一次密电泄露的行动,这五个人被日军怀疑,而被统一关押到裘庄,以找出泄露情报的中国地下组织成员“老鬼”。
2008年,他的一部《暗算》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;
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与另一个天才之间的博弈。一个身世多舛的数学天才荣金珍,一个类似数学家约翰?纳什般的天才人物,因为非凡的才华被招募至国家秘密单位701,破解一部极其困难的敌国密码“紫密”。
2002年本书出版后,陆续斩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、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等8项文学奖,让他一战成名。连麦家都说,“《解密》是我人生的磨刀石”。
人生如海,总有阴冷暴虐的水域,也有轻柔温暖的洋流。人生海海,敢死不是勇气,活着才需要勇气。
英国《泰晤士文学增刊》更是不吝赞誉道: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莫言、苏童、余华、王安忆等一批优秀作家,但从新世纪以来,中国文坛崛起的只有一个作家,就是麦家。”
面对如此感人肺腑而又悬疑迭起的故事,身为一个作家,岂能放过?于是便有了这部《风声》。
第二,都说他是太监,可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,好像还是满当当的,有模有样的;
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。就像《暗算》中的阿炳和黄依依,让我们发现了缺点所带来的美,这是因为他们的脆弱、不堪和迷失——你可以解开敌人的密码,却难以解开人心的密码。
他们生活在无尽的黑暗和孤独当中,行走在成功与崩溃的边缘,为了完成任务,他们要和魔鬼做交易,随时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坦白来讲,这本书里的一众角色并不讨喜,每个人都有明显的缺陷,都犯过错误,但不妨碍他们深深地吸引着读者。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身边熟悉人的影子,明明是小说,却映照出深刻的现实意义:没有完美的人生,不完美才是人生。
而“老鬼”为了保护中共地下组织成员的安全,必须在群英会召开之前,将日军已经发现的情报传递出去。
下一篇:今日批评家|李遇春:从阐释到实证
Copyright © 2021 《南方文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